最近很多小伙伴反映收不到领英的推送,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精彩文章,欢迎看完文章后点击🔝[LinkedIn]将我们设置为星标,并多多[点赞、在看、转发]哦!
在豆瓣,有个[神剧批发户]的传说。
平时我们看到的高分剧集,大多都出自一家公司,他们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,全球拥有1.5亿付费用户。
除了神剧,这家公司的文化也很雷人。
如果你在这工作,休假无期限,想什么时候休息,自己定;你可以去任何地方旅行,坐任何级别的座位,公司买单;工作中需要花钱,可以按你的需要进行采购,只要决定符合公司利益。
公司给你行业最高薪水,并鼓励你接听猎头电话,以便了解最新行情;工作上的决策,你可以自行决定,无需向CEO请示。
和国内一些996,压榨剥削年轻人的公司相比,这简直幸福到离谱!
(pdd一个月内多次传出疑似过劳死的新闻,员工发出该爆料后被公司解雇)
不卖关子了,这家公司,就是国外主流媒体巨头网飞(Netflix)。
执掌这家公司的CEO,是一位高颜值大叔,名叫:里德·哈斯廷斯。
近期,他讲述网飞经验的著作<>在国内出版。或许你会纳闷,网飞为啥有这样的文化?
这得从一次裁员经历说起。
美好与残酷并存的网飞文化
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,网飞CEO里德为了公司生存,被迫裁掉40位表现一般的员工。
起初他担心,人走了这么多,剩下人的会不会罢工?万一业务瘫痪怎么办?
结果,因为剩下的人足够优秀,没人拖后腿,团队表现甚至超过原来的水平。
这让他意识到了人才价值。
[在我们做了三分之一裁员之后,本以为会陷入基本瘫痪的局面,但事实上,我们用剩下的80人做到了更多。我们就想找出原因,然后意识到,因为没有那些拖后腿的人了,所以每个人都走得快了。]他说。
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网飞文化,本质就是一套为人才服务的方法论。
里德需要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,所以他才会予以员工休假、报销、决策上的自由。
就拿网飞首部自制剧,<>来说,在团队规模很小的情况下,第一季制作只用了一年就全部完成。
制作团队中,有员工精通谈判,搞定了许多棘手的明星签约问题;有员工熟悉金融,除了管钱,还包揽了所有的行政类工作。
仅仅这两位,就干了差不多20人的活。网飞给员工行业最高薪水,这真不亏。
同时,网飞也很[残忍],有一套严苛的员工去留制度。
就拿里德来说,他曾亲自解雇了网飞原CEO马克·伦道夫,还有为公司创建推荐算法的尼尔·亨特,以及网飞企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帕蒂·麦科德。
原因不是内斗。而是他觉得在新阶段,自己比伦道夫更胜任。
在<>书中,里德阐述了他对员工去留的看法。
[我们不用花多少小时工作,或者有多少人呆在办公室,作为衡量员工的标准,我们只在意,员工是否完成伟大的工作成就。]
[持续作出B级(普通)的工作输出的人,即使再勤奋,我们只能让他拿钱走人。]
就像网飞允许员工接听猎头电话这件事,这不是公司宽宏大量,而是一种逆向判断员工价值的手段。
如果有猎头来挖人,就等于是给网飞提醒,即将被挖的员工,是重要人才,公司需要予以关注。
如果有员工,始终没有猎头联系,在公司内部评测又显得很是普通,就危险了。
2018年,<>曾采访过70多名现任和前任网飞员工,很多人就将网飞的工作氛围描述为:
[无情,令人丧失信心,透明到功能失调]。
同时,也有些员工对里德表示肯定。
为何员工们对里德的评价褒贬不一?
这得从他的出身开始说起。
996模式的失败让他更珍惜创造性人才
里德之所以会推崇这种人才至上的企业文化,也跟他之前失败的创业经历有关。
遇到网飞这位[现任]前,里德曾有过[前任],也就是他创立的Pure Software技术公司。
当时的经营模式,和国内996公司非常类似。
害怕员工会犯错,就制定详细的流程制度来预防;害怕员工会偷懒,就仔细监视员工的上下班时间。
比如,有位员工在拜访客户时,为了给公司省钱就选择租车。应酬后因为喝了酒,回家时他只能打车。
结果第二天回公司,15美元的打车费,因为规定限制,无法报销。
也因为这15美元,他离职了。
还有员工为了接近客户,出差时不得已住了五星酒店,结果公司只在意他花了多少钱,而不是他的苦衷。
当时里德,并没有顾及到这些。
他本人,还沉溺于[晚上写代码,白天做首席执行官]的理想生活。
即便自己忙到没空洗澡。
即便奋斗到身上差点有了臭虫。
他也没能改变一个事实:公司渐渐奔向僵化,循规蹈矩的人获得晋升,有创造力的人才却逐渐离开。
最终因经营不善,里德创办的公司,被对手以7.5亿美元收购。
在收购完成时,里德对周围人说:
[我不想再开公司了。]
明明手握人才,却不能发挥众人价值;
明明公司正在僵化,却仍要不断祭出条条框框;
即便效率越来越高,可创造力却越来越弱。
这是里德经营不善的原因,也是如今很多国内公司,眼下的状态。
网飞之所以有[对人才好,对庸才狠]这种两极分化的企业文化,正是源于里德曾经创业失败的总结。
企业该如何让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?
留住人才,光有诱人的薪资福利还不够,还要有广阔的施展空间。
2017年,网飞纪录片总监要参加<>的竞标。
最开始,他出价250万美元,这对当时的纪录片来说,已是天文数字。
可因为亚马逊、Hulu视频网都盯上了这个节目,你争我往,250万肯定拿不下来。
这位总监,只能找自己的上级请示,他试探地说:
[或许咱们应该把报价提高到375万~400万美元,可我担心过高的报价会搅乱市场。]
上级回复:
[我怎么想不重要,最后做出竞标决定的人是你而不是我。]
[但做决定前不妨问问自己,这是不是你想要得到的?会不会引起轰动?能不能拿到奥斯卡提名?]
[如果你确定这是好片,无论多少钱,都要把它拿下。]
最后网飞用460万美元,拿下了这部纪录片,并在201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。
在这个案例中,上级并没有替总监做决定,而是从自己的角度,提供必要信息,给下属作为决策依据。
而这种信息,刚好弥补了下属对于宏观层面的短板,也让自身判断变得更为精准,就产生了1+1>2的效果。
这就是里德在网飞开创的[杀手锏]:
情景管理而非控制。
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很多公司都不缺人才。
可问题是,这些公司不具备让人才发挥潜力的土壤。
那些控制欲极强的领导、忽悠洗脑的企业文化、还有彼此看着不顺眼,各种拆台内斗的同事。
你细品品,有这些烂事堆着,那能有好么?
而网飞能在众多公司脱颖而出,靠的不仅是企业文化,更是以里德为首的公司高管,对所有下属的紧密支持,而非控制。
写在最后
夸了这么多,我想聊聊最近很火的pdd事件。
接二连三因996上热搜,还开除了爆料的当事员工。
很多人说为了高薪选择996是那些人的个人选择。果真如此?
选择权,真的握在打工人手里吗?
且不说在如今的价值评价体系中,不努力不成功就是没能力、loser。多少人为了满足别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期待,硬着头皮打鸡血。
况且,法律有规定,每个月加班时长不得超过36小时,且必须征得员工同意,并支付加班费。多少打工人在明知公司违法的情况下,敢摔了饭碗对簿公堂?
说打工人有选择权,其实是强行把自己装进资本家预设好的逻辑里,却不思考这个逻辑本身是否正确。
应该认真做选择的,是企业,能让企业良性发展,走得更远的,一定是先进的管理模式,和优秀人才带来的创造力。
靠压榨劳动力为生的企业,如不思改进,终究会被淘汰。
看似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,其实结果也在用脚投票。Pdd被举报就是,里德早先接连创业失败也是。
毕竟,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,不是机械式的劳作,而是宝贵的几次技术革命。
参考来源:
<>作者:里德·哈斯廷斯
<>纪录片,来源:B站 up主@亦深fjminxi
<>商业好奇心,来源:B站 up主@远瞻咨询
<>远汽车川研究所作者:鲁舒天
<>混沌大学 作者:李善友
你是怎样看待网飞公司的?
本文由LinkedIn原创,作者晋良。恩师名晋,前百万粉丝公众号运营,持续自学五年,个人微信(id:a1219523276)。
文中图片、封面图片来自网络截图及Yestone。如因版权等有疑问,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。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,发邮件至Imschina-sales@linkedin.com获取更多信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蔚蓝资讯网 » 无限假期、业界最高薪,网飞CEO揭秘:我为啥要对员工这么好?